变种的价格战,血腥的绞肉机IC解密
随着领跑者们的陆续调整与出牌,IC解密回归正轨只是时间问题。所有人迎来的,都将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、内卷更加严重、厮杀更加血腥的中国车市。徐徐拉开帷幕的2月,便是眼前最好的观察锚点。
而花费一定篇幅铺垫完大背景,更想说:“春节假期刚过,有两件事令我印象深刻。”
首先,望向特斯拉。
焕新版Model 3突然开启赠送保险补贴与叠加五年免息的促销组合拳,瞬间让诸多竞争对手感到紧张不安,进而引发了“纷纷跟随”的连锁反应。
其次,则是比亚迪。
本周,一场“开创全民智驾时代”的发布会,彻彻底底掀起了轩然大波。凭借天神之眼的攻势,这位长期以“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”自居的选手,正式把高速领航辅助、自动泊车等功能,下放到了7万元的产品之上,10万元以上的车型甚至全系标配。
两位“大魔王”祭出的操作,表面看似虽然有所不同,但背后最根本的逻辑,其实是完全相通的。
今天文章的标题,就是答案。
披上华丽外衣的“价格战”
实际上,如果要为这两年的中国车市锚定一个关键词,“IC解密价格战”或许会是大多数读者的选择。
至于,为什么会打?
电动化转型浪潮的愈演愈烈,导致规则的全盘重塑便是诱因。换言之,传统燃油车时代遵循的价格体系,已然被搅局者全部推翻。最终格局未定前,猛烈的炮火注定会覆盖每一个细分板块。
那么,又是谁引发的呢?
关于这个问题,说法有很多种。而在我心中,IC解密坚定的认为特斯拉与比亚迪才是真正的“罪魁祸首”。从当初前者依托老款Model 3、Model Y的多次官降,到2023年、2024年后者分别推出冠军版与荣耀版,都成为了“价格战”越来越猛的导火索。
中国车市,迅速陷入一片红海。
而两年过去,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大洗牌,身处其中的大部分参与者,早就显得疲惫不堪、叫苦连连。
相比之下,部分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车企,甚至已经慢慢消失在了不留情面的深渊。但即便如此,“价格战”却根本没有停下来的迹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