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大国际巨头败退,全球CIS大洗牌芯片解密
2025年以来,全球CIS(CMOS图像传感器)市场接连爆出重磅变局。美国车载CIS巨头安森美被爆将在2025年裁员约2400名员工,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9%;紧随其后,韩国半导体巨头SK海力士宣布关闭CIS业务部门,1700名员工集体转岗至AI存储器研发领域。两大事件犹如推倒多米诺骨牌,揭开了全球CIS市场大洗牌的序幕。
败退
安森美曾是全球汽车CIS的绝对王者,巅峰时期拥有超过60%的市场份额,但随着国产CIS厂商的崛起,近年来安森美颓势逐渐显现出来。
2023年,安森美汽车CIS出货量被韦尔股份(豪威科技)超越,失去全球第一的市占率宝座。2024年豪威科技乘胜追击,以“车规级认证+本土化服务”组合拳,向汽车自动驾驶应用市场持续渗透,营业收入创下历史新高。与此同时,安森美2024财年总营收为70.823亿美元,同比下滑14.2%。
相对安森美,SK海力士的退出更具象征意义。早在2024年,SK海力士就开始削减CIS业务的研发投入。
2025年3月6日,S芯片解密K海力士宣布关闭其CMOS图像传感器(CIS)业务部门,这一决策终结了该公司长达17年的CIS业务征程,也标志着韩国半导体产业在中低端芯片领域的又一次收缩。
SK海力士的CIS业务始于2008年对韩国设计公司Siliconfile的收购,曾推出对标索尼的“黑珍珠”系列传感器,并一度打入三星Galaxy折叠屏手机供应链。
然而,受限于索尼、三星的专利壁垒,SK海力士始终未能突破高端CIS市场,而在中低端市场还要面临格科微、思特威等中国厂商的强势冲击。其市场份额从巅峰时期的7%骤降至2023年的4%,年营收仅8.7亿美元,远低于索尼、三星和豪威科技等头部企业。
近年来,AI存储器(如HBM)需求爆发,SK海力士2024年净利润率达30%,而CIS业务持续亏损,最终选择“弃车保帅”,全力押注AI存储器这一高增长赛道。
崛起
在国际CIS巨头业务收缩的背景下,中国CIS产业正以惊人速度崛起。2024年,韦尔股份、格科微、思特威等国产厂商营收增速普遍超过20%,其中韦尔股份以超250亿元营收稳居全球第三大CIS供应商。
具体来看:韦尔股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4.08亿到258.08亿元,同比增长20.87%到22.78%;格科微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3.89亿元,同比增长36.02%;思特威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8亿到61亿元,同比增长103%到113%。
这一成绩的背后,是国产替代、产业链协同、芯片解密新兴场景卡位三重战略的深度共振,但技术瓶颈与价格战风险也如影随形。
首先,中国CIS厂商通过技术迭代与生态绑定,逐步撕开索尼、三星垄断的高端市场缺口。以韦尔股份为例,其OV50H传感器成功打入华为Pura70主摄供应链,推动国产高端手机CIS市占率大幅增长。